
2025-11-07 02:16:38
部署監測預警前置軟件是全面推進智慧化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機構與疾控部門之間的“紐帶”,**傳染病智能監測預警前置軟件實現了**機構與疾控系統之間的信息互通與共享,有助于疾控部門更快地掌握**情況,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真正實現了傳染病監測預警從“垂直條線”走向“醫防協同”,促進**機構履行傳染病防治法定職責,加強**機構與疾控部門的緊密合作,為疾控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機構是傳染病監測數據的重要來源,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負責日常診療過程發現的傳染病報告。河北2026傳染病系統用戶

第二,針對病原檢測結果陽***例,主動提醒**機構進行確診。通過智能算法,**前置軟件能實時監測和識別病原檢測結果中為“陽性”的病例,并自動提取相關信息,與已有的傳染病數據庫進行匹配和比對,實現對病原檢測陽性結果尚未作出明確診斷病例的發現,即時觸發提醒進行病例追蹤復診的工作流。第三,對主動感知的異常病例實時提醒排查。利用深度學習模型訓練和動態風險評估規則庫,**前置軟件能根據歷史數據和實時監測數據,對異常病例和重點關注疾病進行動態風險評估。河北2026傳染病系統用戶針對疑似病例,系統及時抓取患者信息。

從“被動報告”到“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實現智能**感知,我國傳染病監測預警模式迎來重大變革。HIT**網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獲悉,進入2024年,**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正在悄然鋪開:在全國各省統籌區域,近1.6萬家二級及以上**機構將全面部署“**傳染病智能監測預警前置軟件”(以下簡稱“**前置軟件”)。各省市紛紛行動,通過召開宣貫會議,解讀這項任務的主要內容與推進重點、難點,確保**前置軟件在轄區相關**機構的順利落地。“在**機構部署應用**前置軟件,其**意義是長期以來的傳染病監測方式將從‘被動報告’轉向‘主動感知’,在疾控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設計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和地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衛生信息首席**馬家奇在接受HIT**網專訪時表示。
智慧轉型,從“被動報告”到“主動感知”傳統傳染病監測依賴**機構被動上報,存在時效性差、覆蓋面有限等問題。系統通過強化日常監測信息分析和定期風險評估,構建起“主動感知”新模式。系統實時研判重點傳染病流行態勢和發展趨勢,定時通報監測分析結果,為防控策略調整提供前瞻性指導。更重要的是,系統推動**機構和疾控機構信息系統有效對接,實現涉疫數據雙向流通和異常信號自動識別。例如,當患者就診記錄、藥品**或社區健康異常事件出現關聯性波動時,系統可立即觸發預警,將**信息從傳統的“被動報告”轉向“主動感知”,大幅縮短響應時間。通過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公眾可以提前做好個人防護,降低風險。

傳染病上報系統通過與**HIS、EMR、PACS、LIS等多個系統互聯,自動匹配診斷、醫囑、檢驗、病歷等數據信息,完成對傳染病、死亡、食源性疾病的報卡工作。全自動智能填寫直報頁面,無需人工打字輸入。對預警和上報的信息進行審核確認。確認通過的數據再進行網絡直報。支持穿透追溯,已可對系統的可靠性。無需手工操作,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數據準確匹配,增強上報工作的準確性。所有傳染病上報自動匯總,方便各級部門統計管理。食源性、死因、傳染病均可直接對接**平臺,無需手工輸入。湖南全國傳染病系統平臺
**疾控局將風險分為極低、低、中、高四級,并推動建立標準化算法模型庫。河北2026傳染病系統用戶
人群分布:根據病例的年齡、性別和職業等信息,分析病例的人群聚集性。當地罕見/少見病種:當地從未發生過或近5年來從未報告的病種。對預警信息進行初步分析后仍不能排除異常增加或聚集時,應立即通過電話等方式做進一步核實。核實內容包括疾病診斷的準確性、病例的相關信息以及**發展趨勢等。電話核實結果仍不能排除的,需進行現場調查。并完成現場調查信息的反饋。根據預警規則,完成傳染病電子病歷信息轉換為傳染病預警信號,以便開展傳染病來源排查和風險識別,包括是否有潛在聚集性風險、是否有敏感身份人員(醫護人員、公共服務人員等)。河北2026傳染病系統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