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 08:24:12
高壓電纜熔接對環境的溫濕度、潔凈度要求嚴格,需滿足以下條件:溫度與濕度:環境溫度需控制在-5℃-40℃,若溫度低于0℃,需對導體進行預熱(預熱溫度50-80℃,避免熔接時熱量被低溫導體快速吸收);相對濕度需≤85%,雨天或高濕度環境下需搭建臨時防雨棚,并使用除濕機降低濕度(潮濕環境會導致導體表面氧化加速,且可能引發熔接時的漏電風險)。潔凈度:熔接區域需清理無關雜物,地面鋪設絕緣墊,操作人員需佩戴無塵手套(避免手部油污污染導體),同時避免在粉塵、腐蝕性氣體環境下操作(粉塵會嵌入熔接界面,腐蝕性氣體會導致導體氧化)。高壓電纜熔接,注重工藝創新與優化!浙江35KV高壓電纜熔接頭施工團隊
4.3.2 局部放電測試檢測工具:局部放電檢測儀(靈敏度≤1pC)。檢測方法:采用 “工頻耐壓法”,將電纜接頭兩端施加 1.73 倍額定電壓(如 10kV 電纜施加 17.3kV),持續時間 10 分鐘,檢測接頭處的局部放電量。標準要求:局部放電量≤10pC;若放電量超標,說明絕緣層存在氣隙或雜質,需拆解接頭重新處理。4.3.3 工頻耐壓試驗檢測工具:工頻耐壓試驗裝置(輸出電壓 0-100kV)。檢測方法:將電纜接頭兩端施加 2.5 倍額定電壓(如 10kV 電纜施加 25kV),持續時間 1 分鐘,觀察是否出現擊穿、閃絡現象。標準要求:試驗過程中無擊穿、閃絡,且試驗后絕緣電阻值無明顯下降(下降幅度≤10%);若出現擊穿,需定位故障點(如用紅外測溫儀檢測發熱點),返工后重新試驗。重慶35KV高壓電纜熔接頭可施工不斷探索更高效、更可靠的熔接方法,提升整體作業質量與效率。
問題表現工頻耐壓試驗時,絕緣層出現擊穿現象(試驗裝置跳閘,有火花產生);或運行時出現短路故障,經檢測為接頭絕緣層擊穿。常見原因絕緣層剝切時產生毛刺,壓接時刺破絕緣套管。絕緣套管加熱不均勻,局部出現碳化,絕緣性能下降。絕緣層與套管之間存在雜質(如金屬粉末、灰塵),導致電場集中。解決方法重新剝切絕緣層,用銼刀修平導體端面的毛刺,確保絕緣層表面平整、無凸起。更換絕緣套管,采用 “中間向兩端” 的加熱方式,控制熱縮***移動速度(5mm/s),確保套管均勻收縮,無碳化。清潔絕緣層表面,用無絨布蘸無水乙醇反復擦拭,去除雜質;纏繞絕緣帶時,確保環境無塵,避免雜質混入。
3.1.3 絕緣層剝切標記剝切長度:在距離半導電層剝切端面 50-80mm 處標記絕緣層剝切位置(根據接頭管長度調整)。剝切操作:用絕緣層剝刀沿標記處環切,深度控制在絕緣層厚度的 1/2-2/3,避免損傷導體;然后沿軸向緩慢剝除絕緣層,剝切后導體端面需與絕緣層端面垂直,無毛刺。3.1.4 導體清潔與修整去除氧化層:用細砂紙(800 目及以上)輕輕打磨導體表面的氧化層,打磨方向沿導體軸向,避免橫向打磨損傷導體;打磨后用無絨布蘸無水乙醇徹底清潔導體表面,直至無氧化粉末殘留。導體修整:若導體端面有毛刺,用銼刀(細齒)將其修平,確保導體截面平整、無尖銳凸起(避免壓接時刺破絕緣層)。高壓電纜熔接,注重工藝創新與優化!不斷探索更高效、更可靠的熔接方法,提升整體作業質量與效率。
3.1.2金屬屏蔽層處理XLPE電纜的金屬屏蔽層通常為銅帶或銅絲編織層,處理步驟如下:剝切屏蔽層:在距離外護套剝切端面100-150mm處標記屏蔽層剝切位置,用屏蔽層剝刀環切銅帶(銅絲編織層需用剪刀剪斷),剝離屏蔽層;注意保留10-15mm的屏蔽層“尾巴”,用于后續接地連接。去除半導電層:屏蔽層內側通常有半導電緩沖層,用**半導電層剝刀將其剝離,剝切后絕緣層表面需平整,無殘留半導電材料(可用無塵布蘸乙醇擦拭檢查)。3.1.3絕緣層剝切標記剝切長度:在距離半導電層剝切端面50-80mm處標記絕緣層剝切位置(根據接頭管長度調整)。剝切操作:用絕緣層剝刀沿標記處環切,深度控制在絕緣層厚度的1/2-2/3,避免損傷導體;然后沿軸向緩慢剝除絕緣層,剝切后導體端面需與絕緣層端面垂直,無毛刺。設備搭配團隊,熔接每一處接口,保障電能傳輸**穩定。浙江35KV高壓電纜熔接頭施工團隊
嚴格遵循行業規范,優化熔接參數,提升接口抗老化、抗腐蝕能力,延長電纜使用壽命。浙江35KV高壓電纜熔接頭施工團隊
2.2.2 輔助工具剝切工具:包括1.外護套剝刀、2.絕緣層剝刀、3.屏蔽層剝刀,必需選用**工具(如 XLPE 絕緣剝刀),一定要避免損傷導體或絕緣層;剝刀刀刃需鋒利,且定期打磨。清潔工具:無水乙醇(純度≥99.5%)、 lint-free 布(無絨布),用于清潔導體表面的氧化層、絕緣層表面的雜質,避免影響熔接質量。檢測工具:兆歐表(5000V 級,用于檢測絕緣電阻)、游標卡尺(精度 0.02mm,用于測量壓接尺寸)、紅外測溫儀(用于監測熔接時的溫度)。浙江35KV高壓電纜熔接頭施工團隊